有一種豆子,春天時可以吃嫩芽,夏天可以吃豆莢里的嫩豆子,如果讓嫩豆子繼續長到秋天,果實就會變得干硬,收集起來,冬天還可以磨碎食用。
如果讓寒枝看到這種植物,那一眼就可以叫出它的名字。
詩經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史記·伯夷列傳》: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周武王伐商成功,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不愿意與他為武,謝絕周武王的封賞和高官厚祿,選擇去首陽山隱居。
山上沒有吃的,只好掐這種植物剛冒出的嫩芽吃,只吃嫩芽當然無法果腹,不久之后就餓死了。
華國的先人們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食用它們。
而在后世,它的培育品種,除了果實以外,發出的嫩芽,尤其在川蜀人民的飯桌上,是一道很常見的菜。
也就是豌豆尖。(作者插一句嘴:燙火鍋真好吃啊嘿嘿。)
養殖的叫豌豆,野外的,自然就是野豌豆了。
野豌豆在后世還有一個名字,叫救荒糧。
不光整株人能吃,還能喂豬,是優等牧草。
栗當然不知道這些,她只是很喜歡這種植物。
她本來還準備下一年專門養殖一些的,可惜食人族的到來,把她的種植計劃都打亂了。
栗在部落里住了十天,早已經發現寒枝巫醫的身份了。
盡管沒有人告訴她,可族里所有人都對她言聽計從的態度,已經足夠她自己做出判斷。
沒想到新巫醫居然是一個這么小的孩子。
雖然年紀小,但是懂的東西,比有鹽部的老巫醫還要多。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