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常地過著,孫山救人的事在書院掀起一陣熱浪,特別孫山的急救法,更被書院的學子傳播。
對此,孫山非常高興。傳播得越廣,能救的人越多,功德無量。
陳山長非常地給力,發通告高度地表揚孫山。
這并不是重點,重點的是還獎勵20兩,表揚孫山的“見義勇為”。
孫山迷迷糊糊地聽著掌聲,迷迷糊糊地接受贊揚,迷迷糊糊地感受到手中兩個銀元寶的重量。
哎呦,好人有好報,好人有錢贈。
《呂氏春秋·察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看來山長深深地認同孔子的做法。
一個人在遇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但是,如果這個人因為救助別人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財產等代價,那么他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種回報可以是物質上的報酬,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贊揚。
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愿意去幫助別人,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陳山長認為孫山救人,就應該受到嘉獎,不僅從精神上,還從物資上,都給予獎勵。
以此鼓勵更多的人助人為樂,也讓更多的人在助人為樂中得到好處。
真是一個思想務實的山長。
孫山兩眼冒光地看著侃侃而談,正在表揚孫山的陳山長,又看了看手中銀光閃閃的兩錠銀元寶。
哎呦,他果然是主角,高光時刻何其多!
陳山長稱贊完孫山后,揮一揮手,讓學生該干嘛繼續干嘛。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