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恩上將能夠和海軍總司令官對著干,自然有他的底氣。
這三十多年帝國政府對海軍統治層面的斷層,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海軍除了最初幾年還拿著帝國國防部的軍費作為開支,而后二十多年里一直都是自籌軍費。海軍全體上下嘴上雖然不說,但心里多少對國防部和內閣還是有一些怨言的,你們不給我們飯吃,那我們就自己找飯吃!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呈現微弱對立的立場,奎恩上將乃至于海軍中的青壯軍官都認為現在的海軍,已經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就能夠生存下去,即使對方是帝國國防部,或者內閣。
這也是武斗派積極想要拓展帝國海軍在海洋中的話語權的主要原因所在萬一有一天帝國海軍真的面臨艱難的抉擇時,他們還能夠有一個退路。
和奎恩上將想法完全不同的總司令官閣下則認為帝國海軍終究是帝國海軍,即使海軍和政治主體之間有著二十多年的矛盾,帝國海軍依然是帝國的海軍,這一點永遠都不會動搖。
現在國防部一些人開始主動接觸海軍,并且談妥了一部分協議,這是一個好的征兆,一旦海軍重新納入了帝國這個整體中,將會有更加長足的發展。
軍費只是一方面,還包括一些先進的科技和各類武器。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每天都會有很多新的發明問世,也會有很多舊的東西淘汰,如果不能夠緊跟著時代的發展,即使帝國海軍是世界最強的海軍之一,也很有可能很快就被淘汰。軍事裝備上的更迭往往意味著戰爭局勢有可能呈現一面倒的趨勢,不想被淘汰,就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但海軍并不具備研究能力,他們沒有這些底蘊,也缺乏充足的資金去搞軍事研究。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海軍的組成都是帝國的公民,他們在帝國內都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妻子和孩子。有了這樣的羈絆就算海軍想要鬧騰,他坐視那些武斗派和帝國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最后倒霉的也只會是海軍。
海軍士兵們不可能選擇和將領一起叛國離開這里,跑到其他地方掙扎求存,這就注定了武斗派是沒有未來的,也是沒有退路的。
現在武斗派與投降派(武斗派對總司令官一席的稱呼)之間最大的分歧就在于要不要接受國防部的領導,要不要重新回到帝國的整體軍事體系中,以及要不要裁軍。
這些都是矛盾點,也正是因為這些矛盾,促成了這次小會議。
想要向帝國靠攏的總司令官在國防部的提一下,決定把海軍混亂的生意拾掇一下,至少不那么混亂,吃相也要收斂一些。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些本職之外的生意,比如說船王他們的航運,以及杜林的航運。
有托馬斯在一旁為杜林解釋海軍內部的一些矛盾和外部的壓力,杜林對海軍目前的情況了解的更加透徹了一些,但同時他也滋生了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
國防部和海軍之間的接觸為什么不在幾年前,或者幾年后才開始,偏偏在即將換屆的時候才開始接觸?
這其實并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一個內閣的政權即將從新黨手中過度到舊黨的手中,這也意味著現在內閣答應海軍的很多事情,在舊黨上臺后都可以直接否認。
這不是朋友之間的開玩笑,不承認就不承認了,這關系到一個帝國的內部安全,以及整體海軍的情緒,他們應該選擇更恰當的時機和國防部,和執政黨談論這些事情,而不是現在。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