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新聞媒體的爭相報道這起案件,而且當時網絡上還有很多輿論。
對藥家鑫的身份背景進行揣測,說他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
大學生、怕農村人難纏、官二代,富二代,喪盡天良,殺人償命等詞語,成為新聞媒體報道這起事件標題的關鍵詞。
“大學生駕車撞人8刀捅死傷者”。
“農村版的:撞傷不如撞死”。
“藥家鑫‘怕難纏而殺人’的借口。
再次挑戰法治底線”。
富二代“藥家鑫”或被判死刑。
“藥家鑫案揭示其喪盡天良,不判死刑天理無存”等等!
同時,也有不少知名人士站出來評論此事。
“藥家鑫他長的就是罪該萬死的樣子”。
“即便他活著出來,也會被當街撞死,沒死干凈也會被補幾刀”。
當時社會輿論出現了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對這張妙家庭的極度同情。
張妙無端被害,家庭經濟困難,還有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需要組織社會力量進行捐款。
另一個極端是,對藥家鑫家庭的極度仇恨。
認為藥家為富不仁,藥家鑫撞人后的滅口行為極其惡劣,必須一命抵一命。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