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日,燈草綠肥時。
岐王的大婚就在這草長鶯飛之時。
一百八十八抬的嫁妝箱子從長壽坊薛家抬出來,浩蕩一路去到永平坊岐王府。
薛氏在宮中接受了冊封之后,由岐王帶著一路經過朱雀大街進入永平坊。
“快!殿下和王妃娘娘的儀仗馬上就要到了,各個門上的護衛侍女小廝們都注意了!”張松抓緊時間檢查各處。
岐王府的二十六名護衛中,有二十名去了宮外迎接儀仗,并一路護送。
坊門口則安排了剩下的五名護衛并一個小廝,湊足了六個排排站著,頗有氣勢。胡典軍則一個人站在正門右側下首,只等儀仗過來。
岐王府的侍女們在坊門口沿街散喜錢和喜餅,接到的百姓們個個喜笑顏開,處處洋溢著喜氣。
而坊門外還落著一頂掛著桃紅色綢帶的喜轎,媒婆侍女都候在一旁,寂靜無聲。
轎子里坐的,正是要被一起抬進岐王府的吳氏。
吳氏一早在自家府中與父母一起跪著接了冊封為岐王側妃的旨意,之后便被一頂轎子送到了永平坊門外,等薛氏的嫁妝箱子與轎子、儀仗全部進府之后吳氏的轎子才能進府。
吳氏的嫁妝只有六十八抬,她的母親原本想再多添些,但吳氏執意不肯,只說若再多了便有爭搶風頭之嫌,吳夫人方才作罷。
吳氏又怕嫁妝隊伍停在永平坊門口會沖了薛氏的儀仗,便叫小廝將嫁妝全部暫放在隔壁坊,待薛氏進門之后再抬進府里。
如此謹小慎微,傳到了孟淑妃耳朵里,就是格外地知禮數守分寸。反倒是嫁妝尤其多的薛氏在孟淑妃看來頗有些張揚,反而落了下乘。
蘇英卻在一旁勸道:“娘娘,若是咱們殿下還只是個皇子,那王妃娘娘倒算是略微張揚。但眼下咱們殿下已被圣人封了岐王,食邑一萬戶,實封三千戶。雖比之鄭王略差些,但殿下如今可是正兒八經的親王,王妃娘娘此舉倒顯得大氣些了。”
孟淑妃聽了十分熨帖。
而瓊芳閣內,朝華正坐在窗下繡花。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