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于藏經閣內,在青燈古佛的陪伴下開始潛心撰寫“懺業經”。
懺業經中的內容,大多數是契此杜撰,
但也并非是憑空捏造,基本上都可以從梵教的歷史中找到出處。
起初,不過是寺中幾名虔誠香客,在偶然間翻閱到了契此所著的經文,
他們本身懷罪在身,讀完之后頓時對契此驚為天人。
因此,這些香客們便將經文的部份內容抄錄下來。
當他們離開佛隱寺后,《懺業經》的內容也就逐漸流傳開來。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契此所種下的這枚種子也開始逐漸生根發芽。
先是在附近的寺廟,僧人們開始談論起這部佛隱寺獨有的經文。
其后,便有僧人抄錄之后,進行傳播。
有人在集市的書攤旁,偶然發現了手抄的《懺業經》,忍不住駐足翻閱。
有人從云游僧人的口中聽聞了經中的只言片語,心中便充滿了好奇與向往。
漸漸地,《懺業經》的名聲越傳越遠,不再局限于佛隱寺周邊區域。
而在《懺業經》之中,部分詞句也是一般的佛經中未嘗有過的典故。
如“血中綻蓮”“罪身即功”等詞,不禁使得部分僧人響起了昔日的梵教。
這些詞句對于普通人來說,或許只是經文中所闡述的一件普通事情。
但對于那些曾經的梵教祭司們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因此,《懺業經》也很快吸引流散各地,已經變成僧人的祭司前來佛隱寺參拜。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