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措施使得李察不用立即拿出大量田地來進行新的封賞,等到以后經過大戰,李察自然可以侵占到新的地盤,自然也就有田地進行軍功授田了。
因為地方漢人士紳階級對大量田產的把持,所以使得李察進行軍功授田的時候只能設立重重限制,好在他一直在打勝仗,這種限制在勝利的激勵下沒有引起官兵的反感。
他們相信,以大明王的勢力,一直擴充下去早晚會獲得足夠的田地封賞。
這就是人心大勢!
畢竟陣亡士兵的軍功授田不會收回,新補充降兵的軍功授田都要從其他地方出。
若是拿陣亡士兵的軍功田給新加入的降兵,那么做的話今后打仗誰還敢拼命?
好在西域還有大片土地等著李察去侵占,軍功田的問題還遠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
等到整個西域都被控制后,李察若想填補軍功田的缺口,恐怕就要對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士紳階級動手,不過到了那時候,西域地區誰還能對抗李察?
高度不同,地方士紳階級自然看不到這一點,并不知道李察的軍功授田制度在未來會與他們有不可調和的沖突。
李察這一招溫水煮青蛙很好的麻痹了掌握了不小軍事武力的漢人士紳階級,甚至成為李察擴張的基石!
整編完三個野戰團組成的第一野戰軍團后,李察兵分兩路,命令戰斗力一般的第二第三野戰團繼續進攻尉遲英哲的地盤,自己帶著系統本部大軍和恢復基本戰力的第一野戰團北上。
李察雖然分散了兵力,但實力卻沒有降低多少,甚至攜帶著擊敗尉遲英哲主力的大勢,讓地方政權和龍樂天感到驚恐!
來自焉耆軍陣的龍樂天聽說了尉遲英哲兵敗逃亡,以及李察親率近萬騎兵和數千精銳步兵北上的消息后,立刻停下了對李察勢力范圍進攻的腳步,毫不猶豫的帶兵向回撤退!
在西域地區,近萬邊軍精騎在野外就是橫掃的存在!
在撤軍的同時,龍樂天還向李察派出密使打算促成和談!
甚至龍樂天提出雙方共同瓜分尉遲英哲的意向!
成王敗寇是統治者們的共識,主力步兵盡滅的尉遲英哲手下只有000人左右的騎兵,其余的都是戰斗力羸弱的地方衛戍部隊,這點力量已經不足以支撐他擴張的地盤!
李察收到龍樂天的親筆信后,欣然答應,并約定雙方邊境地帶不得部署重兵!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