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洪峰基本不會再來了,但是抗洪指揮部還是不能放松。看毛線中文網
秦河水仍處于高位;堤壩破石坍塌、壩身裂縫、滲漏、散浸等險情需要修復;災民需要妥善安置……
不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洪災發生后,政府及時組織群眾撤離并妥善安置,上萬軍民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社會各界則伸出援助之手紛紛捐款捐物。
嘉谷反應很快,收到齊政的指示后,就近采購了一批價值數千萬的飲用水和糧食捐給災區。狠狠地收獲了一波政府的好感,話說秦省農業潛力也不小,提前刷點印象分還是很劃算的。
丁顯在押送物資返回后就找不著齊政了,不過收到了他報平安的短信后,也就不管他的行蹤了,一心協助政府進行救災。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在這長達幾十公里的抗洪戰線上,隨處可見群眾自發組織的“突擊隊”、“支援隊”,他們中有的來自當地農村,有的來自工廠,有的來自兄弟市縣,但在這里,所有的人有著一個同樣的目的,那就是早日戰勝洪水。
洪災后,搶險物資運送成了最大的難題。秦南市交通局號召個體車主投身戰斗,一天就組織了幾百輛車,浩浩蕩蕩開赴一線。這些司機們沒有一個人計較得失,沒有一個人提出條件,苦干了多天,直到勝利完成使命,他們才悄然離去。
有年過半百的婦女,每天為巡堤人員義務送開水,抗洪進入關鍵時期,她堅持每天在家熬一大桶綠豆稀飯,用自行車馱著,走了四五里的路將稀飯送到大堤上;還有年輕的擁軍模范,瞞著家人,專程從省市趕來,為大堤上的戰士們送來熱飯……
無情的洪水吞沒了災民們的家園,財產遭受巨大損失。萬幸的是,各方共同努力,落實安置工作,保證了災民的吃、穿、住。
針對數量眾多的災民,如何安排好他們的生活,穩定他們的情緒,成了現階段抗洪救災工作中的重頭戲。
除了社會各界的捐獻外,政府也積極調撥大量面粉、方便面、衣被、救災帳篷,以保障群眾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每個災民安置點都設了醫療點,配備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及時關注災民的身體健康。秦南防疫站的工作人員也每天奔波于各個安置點,噴藥消毒。
而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是,在視察災區時,多次強調一定要安排好災民的安置工作,要關心災區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災民安置點,得知孩子們因遭受洪災而在學期末停課,面對著一張張天真無邪、童真而稚嫩的臉,他真誠地道歉“孩子們,停課是暫時的,對不起!”
在各方的關懷下,災民安置點的孩子們得以相繼重新開學。
教育部門、包點單位和災民安置點想方設法,為孩子們方便。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