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形勢的壓力和嘉谷高層的意志推動下,嘉谷體系的主糧化戰略陡然加速。
嘉谷的主糧戰略選擇從稻米下手,并不僅僅是因為在水稻種植生產上有基礎。
我國是世界稻米產業的第一大生產國及第一大消費國,其龐大產能和消費全部在國內完成,因此稻米可以說是我國農產品類別中做完整產業鏈的最佳品種。
隨著糧食及其加工業的發展,我國稻米的產業鏈,包括前端、種植、收儲、粗深加工、流通、消費等六大環節,也亟待改變與完善。
尤其是生產加工方面,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
簡單來說,就是總產量相對較高,但是普通米和優質米比重失衡——普通米產量高,市場需求量有限;優質米產量低,市場需求量大。
嘉谷主推的“嘉秈1號”雖然是秈米品種,但就品質而言,絕對算是優質米。
嘉谷農資和嘉谷農業在產業鏈的前端和種植端傾力合作,保證了優質原料的生產;嘉谷商貿又是聯合基層糧庫,又是與外資猛獸相搏——雖然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但終究是保障了稻谷的收儲。
而稻米粗深加工和銷售,則是嘉谷糧油公司的主場了。
稻米產業鏈在各環節上所形成的利潤是有區別的。
相對而言,在稻米加工中,包括初加工、深加工品種,各品種根據各自加工程度不同分為初級產品和深加工產品。
兩者單單從名稱上都知道誰的價值更高了。看1毛2線3中文網
在王昱業的主持下,嘉谷糧油公司與江右省政府簽訂投資協議,在這個產糧大省投資建設稻谷綜合加工利用基地。
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其中稻谷加工項目年加工水稻產品50萬噸、米糠12萬噸,并以可再生資源稻殼灰為原料,經過提取、沉淀等工藝,生產高附加值的白炭黑,年產白炭黑75萬噸。
這一“水稻加工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對水稻產區的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建成后,該基地是江右省乃至南方水稻產區最大的稻谷加工基地,稻米生產線也是當前國內技術最先進、設備最精良、副產品加工利用最充分的頂級生產線。
一粒水稻,經過去雜、除殼、碾米、拋光等加工流程之后變成了晶瑩的大米。大多情況下,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殼、米糠、碎米,自此也告別水稻加工產業鏈,用做他途。
但嘉谷糧油能在水稻副產品深加工利用上取得突破,是因為收購了江右省一家專注于打造稻谷深加工全產業鏈的民營糧企。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