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齊政的要求,江銅集團拿出了高欄縣礦區附近污染最嚴重的一塊地給嘉谷治理。
這原本是一片耕地,因為地勢原因,最先受到重金屬污染而棄耕,面積倒也不算大,也就五百多畝從這個角度來看,江銅集團也不見得有多看好嘉谷的植物修復技術。
其中,技術科科長宋同斌又是對此最不以為然的人之一,尤其是在他了解到嘉谷選擇種植的植物是苧麻之后。
哈,本來看嘉谷團隊領頭的劉旭說得信誓旦旦,宋同斌多少還抱有點期待,但看到所謂的“吸金”植物新品種居然是苧麻,他徹底實錘了嘉谷的不自量力。
他宋某人,公司的中層干部之一,而且是靠技術起家的,對重金屬富集植物其實并不陌生。
可以說,利用某些特異植物來大量富集和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是當今頗受關注的植物修復技術領域。
理論上,這些具有特異功能的超富集植物,能夠將有毒的重金屬富集到地上部分,通過收獲植物的地上部,便可大量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而近年來,也不斷有新的鎘富集植物陸續被發現。
然而,由于種植基礎缺乏,無論是適應性、經濟性,還是生態風險均有待檢驗。加之栽培和加工等技術不成熟,要大面積推廣這些植物,絕非朝夕之功。
最關鍵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苧麻屬于特別能吸鎘的超富集植物。
想到這,他不禁斜睨了劉旭一眼,心里吐槽,真以為我們只會挖礦嗎?做樣子都不做得專業一點。
天地良心!信心十足的劉旭對宋科長的心態一無所知。自從他加入嘉谷實驗室以來,就負責組建治理農田污染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團隊,基于嘉谷在生物技術上的優勢,執著于重金屬植物修復研究。
經過數年的研究,如今他的團隊,已經有把握讓重金屬污染的農田生產出放心的糧食了。
苧麻,應該叫“金苧1號”,就是其中的偉大成果之一。
這是“金苧1號”的首戰,劉旭躊躇滿志,親自帶隊指導這塊重度重金屬污染地的植物修復治理。
“金苧1號”是深根型品種,為了最快體現效果,劉旭采用了切芽繁殖的方式,直接移栽苧麻種苗。
有趣的是,“金苧1號”的栽植不像一般苧麻采用的方形栽植,而是采取了類三角形栽麻模式,咋一看,還有點像是布迷陣。
冷眼旁觀的宋同斌也有些好奇地問道“為什么你們栽麻栽植得這么……凌亂?”
劉旭興致勃勃地解釋道“這樣是為了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因為土壤中的重金屬也不是平均分布的,經過我們測試,采用這樣三角形式的栽種布局,像是一個個網點,形成一張大網,對土壤里的重金屬吸附更全面……”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