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只是冷眼旁觀,就讓國內外窺視仙茗大米的勢力心里一凜。
有心人都知道了,仙茗大米只適合在南開市范圍內生長。
但嘉谷輕描淡寫的“敲山震虎”,就讓所有人包括本地農民都知道了,在南開市這片土地上,嘉谷對于仙茗大米的掌控權堅不可摧。
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了,你知道那里有好東西,但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落入別人手中。
誰會吐血,誰會抓瞎,自有體會。
市面上對于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的追捧依然火熱;外人的覬覦之心依然不減;但齊政已經將這紛紛擾擾都暫時拋到了一邊。
因為,一位他仰慕已久的老人家主動來訪——雜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蒞臨嘉谷總部,齊政親迎。
一位專注于農業科研,一位專注于農業產業,在農業領域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一老一少,初次見面,沒有什么驚天動地,沒有什么高談闊論,反而充斥著一種相互的敬佩之情。
齊政對袁老先生的敬服沒有人奇怪,但袁老先生看著年輕的齊政,心里也有一種“國有英才”的嘆服。
他自認不過是在水稻雜交育種方面做出一些成績,但齊政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是探索出了一個可以說較符合中國農業未來的出路和方向,于國于民,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從中國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遇到的困難之大,需要的時間之長,作為一名“老農人”,袁老先生是最清楚不過了。
一方面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工業加工的組織化程度比較高;一方面是相對滯后的農業種植和養殖模式……大市場與“小”規模的農產品生產怎么結合,不是說培育出了高產品種就能解決的。
袁老先生關注到嘉谷的時間有些滯后,但不妨礙他對嘉谷的贊賞——不同于國內只是表面形式的合作社模式,嘉谷開始實現真正的農業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讓種植者通過統一的種子、農藥、化肥、設施等技術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并與市場成功結合。
當然,嘉谷的運氣也相當不錯——對于科研人士來說,運氣是必不可少的。他不也是“遇上”了一株野生稻,才在雜交水稻上取得突破的嗎?
“天價大米”仙茗大米、環境適應性更強的黃金葵大米和絲苗米、“簡版”稻花香大米、“嘉秈1號”……盡管他自己是致力于提高水稻產量,但對于嘉谷選擇選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水稻品種,他也沒有絲毫反感之情。
甚至于,他這次前來,也是想“蹭蹭”嘉谷的好運氣。
……
而齊政看著眼前這位穿著一件普通格子半袖襯衫,皮膚黝黑,身材瘦小,一看就是多年下田、風吹日曬的老人家,心中就只剩敬仰之情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