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縣的文冠果能源林基地投入建設后,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其中,既有各地的政府官員,也有意欲投資的企業代表。
前者主要看的,是文冠果產業的發展,會直接增加多少勞動力就業崗位,所在地區農村勞動力會發生怎樣的重大改變。
在建設初期和生產的旺季,即能為當地農民提供臨時就業機會,極大促進農民增收;后期還可以幫助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從事非農業生產工作——新一代文冠果花色由單一的白花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復色花,無疑是旅游觀光的奇花異木良種。
當文冠果花盛放時,白里泛黃、黃中透紅、紅里發紫的花冠在春風的搖曳中,如舞蹈中的裙裝,如飄揚中的彩帶,在嫩綠的新葉的襯托下艷麗奪目、光彩照人。結合晉省大大小小的歷史文化資源,有些心思靈活的地方官員們已經想到了旅游產業大興的盛景。
而且,還可以在當地延伸產業鏈,通過深加工獲得更廣泛地收益,企業發展以后可以帶動本地勞動力,從基地、加工、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獲得收益。
這讓地方官員們看向文冠果樹的目光愈加熱切。
而企業代表們的心思就“單純”多了——產量!他們第一時間關心的,永遠是產量。
結果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結合嘉谷提供的產量數據,三年生的文冠果樹,單株產量可在0.7公斤左右,四年生的文冠果樹產量翻一番,五年生的又翻一番……十年生的單株產量已達到20公斤左右。嘉谷移栽的文冠果樹苗一般是兩年生,也就是說,最多栽種一年就有了產量,有了效益。隨著樹齡的增長,其產量也穩定增長。
還別懷疑,在嘉谷的文冠果育苗基地,有的苗高才三五十公分,就掛了很多果實,以至于不少人覺得,那么小的樹,就能掛那么多的果子,根本就不可能,那個果子是粘上去的吧。
總之,高產是實實在在的,至于能不能穩產,有待時間驗證;但考慮到嘉谷的聲譽,這一重懷疑也基本可以打消了。
參觀者各有各的心思,不過,到最后,他們的目光都被樓縣人種樹的激情吸引住了。
“自力更生!”
“團結協作!”
“艱苦奮斗!”
“不怕困難!”
一面面紅旗,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新或舊的被立了起來,將還長著稀疏喬木與遍地雜草的山坳插的遍地都是。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