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秀才說著,三兩下拆開粗布包,攤開里面的宣紙:“四風巷的舉人大老爺當初清貧的時候,一張字帖也才敢賣十五文,你家大人誰啊,狀元嗎,一張破字帖,能值二十——嗝!”
秀才話說到一半,看到宣紙上的字,后面的話直接咽了回去。
還因為咽得太急打了個嗝。
秀才看著宣紙上的字:“這字,嘶”似乎覺得平放著看不夠真切,又把宣紙豎了起來,“這字,嘖嘖嘖。”
最后評價道:“好字??!”
大燕的最官方的字體是由楷書美化而來的燕體,但民間最受文人歡迎的卻是草書,人們總覺得燕體這種方塊字太過規矩,太過死板,渾然沒有草書來得狂放,來得大氣,來得濃纖折中遒勁自然。但眼前這幅燕體卻不一樣。
這一幅字乍一看是工工整整,但一細看,彎折處方圓兼備,落筆處頓挫有致,往里一勾,收便是收,往外一撇,說放便放,那些字在他筆下就像活了一般,或方剛或圓柔,或含蓄或張揚,一時竟讓秀才有一種在俯瞰世間人生百態之感,而妙就妙在,這許多特點雜糅在一張宣紙上,半點毫不違和,一切都完美得恰到好處。
這——非是大天才或者有異于常人經歷者才能寫出來的好字啊!
秀才一張張翻看,看到最后已經是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敢問你家老爺是?”
這個問題徐和熙特意交代過,榮冬抿緊了嘴巴,只是搖頭。
一些文人臉皮薄,不想被別人知道自己靠賣字帖貼補家用也能理解,秀才了然,又低頭看字,接著便噫了一聲:“字是好字,就是這紙——嘖,這紙實在太差了,賣不了這么多錢?!?br/>
翠竹居是沒有紙筆的,這些筆墨紙硯都是徐和熙借著祠堂罰抄家規的名義偷偷帶回來的。能成捆成捆被丟在祠堂里的紙,當然不是什么好品質的紙。
秀才掏出算盤:“這樣吧,你這紙質太軟,線裝不合適,只能用包背裝,我也不壓你太多,一張扣掉你三文人工費和兩文膠費,十五文,你這二十張便是三百文?!闭f完把算盤往前一推,“就這個價錢還是我看在這字的份上給的,整個蘇州也沒有其他鋪子的老板能比我更懂字了,我跟你打包票,你要去別的鋪子賣,這價格還得往下壓。”
榮冬說不過秀才,徐和熙又特意交代他來這家鋪子賣,最后沒有辦法,只能按照這個價格賣了出去。
等榮冬走后,秀才端詳著那些字,嘖嘖稱奇,之后小心翼翼地花了一個中午的時間把這二十張宣紙裁剪成了合適的大小,刷上膠后裝訂成冊,當天下午在鋪子門口擺了個木架,直接把字帖放了上去。
秀才的畫鋪緊靠城門,往來人流量很大,起初沒什么人注意到這本平平無奇的字帖,直到有一個正要買字帖的書生停下腳步翻看看了一眼,接著便驚為天人,一疊聲地贊嘆著:“好字,好字??!”
這贊嘆聲吸引了旁人,不一會,這個木架前就聚滿了人,也都在說:“好字,好字??!”
“看這落筆,看這神形,濃淡枯濕,斷連輾轉,粗細藏露里皆是無窮變化!”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