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蕭夏率領三千騎兵抵達且末城。
戰爭已經結束,隋軍主力押送著羌人戰俘和牧民以及大量財富返回西海,蕭夏暫時沒有回去,他率領五千騎兵留在鄯善城,他要巡視這片大隋王朝新的疆域。
且末城并不是后世的且末縣,而是是傳說中的且末古城,三萬樓蘭國人曾逃到這里,后來又漸漸消亡,
隋朝時城池還在,玄奘在《大唐西域記》有記載,叫做折摩馱那古國,但城內已沒有人了。
原因主要是吐谷渾的滅亡,且末城和鄯善城一起消亡了。
但此時的且末城內還有兩百六十戶人家,約一千三百余人,在且末河旁種小麥為生,另外還有隋軍的三百駐兵。
蕭夏已決定按照歷史進程,設立鄯善郡和且末郡,徐旻任且末郡都督,曹太岳任鄯善郡都督,各率一千人駐扎,任期兩年。
雖然條件很艱苦,但兩人都毫不猶豫接受蕭夏任命,成為大隋王朝在絲綢南線的第一任駐軍都督,這也是他們留名史冊的機會。
且末城一帶氣候干燥,風沙撲面,不過好在氣候轉暖,且末開始下雪,融雪加劇,河中水流增大,冬天也不再斷流,很多死去胡楊樹也重新復活,河邊大片大片草地也出現了。
有水就有生機,不僅有遷走的百姓開始陸續回來,隋軍也打算在河邊開墾麥田屯田,并養殖一些羊。
蕭夏在且末城修整了三天,又率領三千騎兵繼續西行,前往一千二百里外的于闐國。
于闐國就是今天和田,以盛產美玉著稱。
蕭夏還有一個心結,袁守誠就是在于闐失蹤的,至于他真是修煉得道,還僅僅只是在于闐羽化,這些都無從知曉,但蕭夏還是從感情上想看一看袁守誠最后的蹤跡。
至于飛升成仙,那是神話傳說,聽聽就行了,不要當真。
他們正好遇到了一支幾千頭駱駝的粟特商隊,有一百多名商人,從長安返回康國。
兩支隊伍結伴而行,為首粟特商人姓安,年約五十歲,大家都叫他安公,他在絲綢之路上走了三十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見識,而且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交流很暢通。
“安公去過康國以西嗎?”蕭夏笑問道。
安公微微笑道:“殿下,我去過波斯,去過大馬士革,去過拜占庭,我帶著最精美的隋朝絲綢去了拜占庭,賣給了國王,賺到了大筆金幣,那年我二十五歲,我想娶妻了,便在拜占庭娶了一個金發藍眼睛的貴族女子,她跟我回了撒馬爾罕,可惜她不適應撒馬爾罕,第二年就病逝了,給我生了一個兒子,現在撒馬爾罕開店,在眼巴巴等著我的貨物呢!”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