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楊銳的隊伍,照例是在爆肚馮找到楊銳的。
如今有關律博定的討論正熱,天天都有人來采訪楊銳——這也是他刻意追求的,不過,這樣的事情多了,也很干擾實驗室的工作,更不適合在學校里進行,楊銳就借此在京城大大小小的食店里流連忘返。
這些小吃,在楊銳看來,現在不吃,日后都是絕響了。
不用等二十年,三十年,就等十年,許多小吃都是要變味的。
就比如爆肚,做的最好的爆肚馮,到了80年代,第三代傳人都已經要60歲了,從10多歲做爆肚做到60歲,中間40多年的經驗,彌足珍貴。
做爆肚40年,也不知道見過多少牛羊的胃,別的不說,肯定是比胃腸科的醫生要有經驗。
這樣的經歷,保證了大廚做的爆肚,一定是正好彈在了剛熟將熟的線上。
爆肚吃的不就是將熟未熟的味道嗎?
不同的牛羊肚,甚至牛羊肚不同的位置,熟的時間都不同,全靠師傅的手藝把握,等于吃的就是大廚的經驗。
做了40年爆肚的手藝傳人,帶來的滋味自然是無與倫比的。
但對手藝傳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想必是無比的辛苦的。
85年,國內才有個體戶沒多久,重新開業出山,為自家賺錢的爆肚馮,哪怕是六十歲高齡,也得努力干活,凌晨起來挑選合適的牛羊肚子,清晨和家人一起收拾和準備,白天盯著大鍋舉大勺,流大汗出大力,都是少不了的。
如果是沒賺到錢,為生活所迫,那干多久都是沒辦法。
但在楊銳看來,前門外廊坊的生意實在是好,用不了幾年,爆肚馮就能賺的盆滿缽滿,再不會像苦力一樣的起早貪黑了。
換言之,第三代爆肚馮的手藝,吃不了幾天了。
而第四代爆肚馮傳人,因為年齡的關系,自然是經驗略遜,而生活條件更好的情況下,想必也不會****掌勺,第五代傳人就更不用說了,轉作管理幾乎是必然的。否則,費盡心思娶來的千金小姐,難道還要每天早上陪著他一起沖洗臭烘烘的牛肚羊肚?
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是領導人來吃,也不會有現在的爆肚馮的味道好。
楊銳吃的很珍惜。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