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心不在焉的坐在辦公桌前,手底下忙碌著,心思卻不在這里。
窗外的陽光明媚,也不知樹上的小鳥熱是不熱。
知了的叫聲令人煩悶,怎么就沒有熊孩子來把他們抓走?
“小王,想選題呢?”主編的聲音充滿了關心。
王博一個激靈,坐直了,道:“是,有些想不明白。”
“不用多想,就寫楊銳。要是沒東西寫,就出去轉轉,要不然,就找楊銳聊聊去?!笨偩幒皖亹偵恼f著話,順便提起王博桌邊的茶壺,幫他的杯子里蓄滿了水。
王博“哎呦”一聲:“別別別,我自己倒就行了?!?br/>
《京華早報》的編輯部是個小單位,大家同在一個單位十幾二十年,以后說不定還要再干幾十年,因此,上下級的關系并不很分明。盡管如此,也沒有總編給小編輯倒水的理由。再怎么說,人家還年長你二十好幾歲呢。
總編以前還是很注意保持自己的威嚴的,當然,現在也是很注意,因此,他倒了一杯水,就順手將壺放在了桌面上,同時笑道:“誰倒不是倒,行了,你忙你的,我今天就是個大閑人。對了,我叫老吳給你留四分之三個版面,能填滿不?”
王博眼角跳了跳,問:“配圖不?”
“你要配圖,就給你一個版面。”
不僅王博的眼皮子跳了,其他的記者和編輯的眼皮子也跳了起來。
《京華早報》是個地方性的小報,要論起來,比那種國企和大單位自己的報紙要大一點,加上在北@京的緣故,也比一些地方性的小報要有影響力,但再怎么有影響力,它歸根結底,就只有四個版面。
四個版面的報紙,就是一張新聞紙,折疊對開,中縫兩邊是兩個版面,反過來又是兩個版面。
換句話說,現在的小報,就是一張紙,兩面印刷,最后再對折一下完事。
像是后世動輒幾十個版面,甚至有上百個版面的報紙,在85年的中國基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沒有那么多的內容刊登,最重要的,是沒那么多紙張浪費,你賣的貴了,一般人也不愿意多花那五分錢。
對于小報的編輯和記者們來說,他們通常用來競爭的版面單位,就是四分之一個版面,再小就屬于豆腐塊了,通常屬于沒什么內涵的東西。
王博以前常寫豆腐塊,所以在報社和外頭,都沒有什么影響力,更不用說聲望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