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一圈人都笑,然后亂七八糟的回話,同時開始查遺補缺:
“鐵路這邊交給我好了,現在經常有扒火車的,我覺得南湖鐵路段最近可以搞一個集中整治的活動,嚴防死守,不買票的,不管是從站臺還是從火車上,都別想進來。”這是楊銳的二舅母宋雁,南湖貨運段的主任,就鐵路來說,也是一個小站的小霸王了。
楊銳的姥爺段洪昇同樣在場,點頭肯定了宋雁的做法。
二舅段瑞深受鼓舞,道:“我覺得,溪縣可以作為第二道防線。西堡鎮到溪縣的距離還是不夠遠,萬一讓人給跑了過來,我們至少保證溪縣的郵政局不會反傻,趕明兒我就約他們郵政局的局長吃飯?!?br/>
楊銳的二舅段瑞是溪縣的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局長,論級別的話,就是一個正科級,還沒有省城的一個中學的副校長級別高,但在溪縣的一畝三分地里,段瑞的能量就太大了,光是他這個人事局局長的位置,就決定了所有事業單位職工的工作,比如全縣包鄉鎮的醫生、護士、教師、縣屬企業的工人的編制崗位等等,全是人事局的管轄。
時人最為痛苦的兩地分居問題的最終關卡boss,就是人事局局長,這個職位對公務員尤其是官員的影響有限,但除非是孤家寡人一個,否則,80年代人要求到人事局局長的事兒,實在是太多太多。
楊銳的姥爺段洪昇再次點頭。
楊銳的爺爺楊山則有些不高興,道:“就我布置的這個天羅地網,還能讓人給跑到溪縣去?他能出西堡鎮10公里,我就跟他姓?!?br/>
“咱們這不是想辦法嘛,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當年打仗的時候還要準備預備隊呢,你能說你計劃的好,就不要預備隊了?”段洪昇是做事很圓潤的老頭兒,跟楊山認識多年,知道怎么裹他的棱角。
楊山果然不吭聲了。
段洪昇笑笑又道:“集思廣益,老二說的好,誰有想法繼續提。我就不信,咱們兩家人合起來,還能讓外國人欺負了去?!?br/>
眾人又笑,然后倚著自己的崗位和權責范圍,繼續想主意。
自從楊銳考入北大以后,他就是楊家和段家的驕傲了,還不止是楊家和段家,應該說,所有親戚都很為楊銳驕傲,而且,大家也都愿意提供盡可能的幫助。
這個年代,互幫互助是生存法則。當你需要錢的時候,銀行不會貸款給你,你只能找親戚們借錢,不管是因為生病還是因為蓋房,又或者是孩子讀書,家有殘疾,有人開口借錢,親戚朋友們哪怕三塊兩塊的湊起來,也鮮少遇到拒不借錢的。
這里面,既有約定俗成的社會力量,也有多年來積累的人情債務。作為單體的一個人或許沒有借過別人的錢,但他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就不一定了。
要說和諧,80年代的大家庭并不一定和諧,若是住的近了,雞毛蒜皮的事兒經常會吵翻天。
但在大事上,所有親族都是一致對外的。
對于楊家和段家來說,從親情角度,大家愿意支持楊銳。從市儈的角度,大家一樣愿意支持楊銳。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