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看看你的實驗記錄。”
“你目前做的怎么樣?”
楊銳來到實驗室,就一路問了過來。他很少這樣做,事實上,很少有大型實驗室的負責人會這樣做,一方面是沒有時間,另一方面是能力不足。
沒有時間是顯然的事,任何一間大型實驗室的負責人,都是忙的不可開交的家伙,他們不是將時間消耗在實驗室,就是將時間用來籌措經費,任何一個人如果想要一名高級實驗室的負責人整天圍著他轉,那他最好是閃電俠或者別的什么鰻。
能力不足是另一種無可奈何,實驗室的工作不再是已知的工作了,科研狗們的工作再輕松,也是在未知世界的邊緣打轉了,實驗室負責人如果能夠解釋一切問題,他也就不需要科研狗們拼死拼活的做實驗了,所以,科研狗們遇到的未知問題,對于實驗室負責人來說,同樣是未知問題,也許后者更有經驗來解決這些問題,但同樣要耗費不少的精力和時間。
所以,越是高端的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做手把手的指導的就越少。
給予系統性的訓練,指出發展方向,提供前沿訊息,還有高水平的師兄弟,基本就是高端實驗室的負責人,能夠提供的最具價值的東西了。當然,若是再考慮的世俗一些,高端實驗室的實驗資源和社會資源更豐富,也是一重利好。
然而,楊銳并不是一般的實驗室負責人。
面對未知的科學世界,其他實驗室的負責人,或許是和科研狗一樣,兩眼一抹黑的等待著探索出來的成果,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舉著蠟燭在尋尋覓覓。
可是對楊銳來說,80年代的科學世界,簡直比正午陽光下的操場還要明亮清晰。
所以,他是確實有能力做手把手指導的。
不過,以前的時候,楊銳并不會這樣做,那主要是他本人不夠自信,另外,對于詳細的,尤其是細節性的東西,他也不夠了解。只是經過了幾年的高強度的實驗室生活之后,楊銳才具有了高水平的詳細的領域控制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以前并沒有要手把手指導科研狗的必要。
如果0攻0防的狗已經能包打天下了,為什么還要拿大把的資源出來升級呢?就像是敵人的坦克都只有40毫米的裝甲用做防御,我方已有60毫米穿透力的反坦克武器了,再生產100毫米穿透力的反坦克武器,顯然就不是當務之急了。
直到現在……
如果說研究pcr,遇到的科研防御體系是40毫米的裝甲的話,g蛋白偶聯受體的防御體系大約是400毫米的裝甲。
pcr的防御水平,就是日本小坦克的防御水平,而g蛋白偶聯受體的防御水平,妥妥的海上戰列艦。
而楊銳努力要做的三維結構,差不多就相當于g蛋白偶聯受體這艘戰列艦的核心部位,400毫米的加強裝甲你買不了上當,買不了吃虧……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