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過手里的文件,就可以到我這里排隊,進去做實驗了?!痹S正平走上臺,將測試說的文雅了一些。
有認識他的學者,此時已經輕輕的騷動起來。
如果是在三四年前,外地的學者,認識許正平的大概沒有幾個,他不過是北大的一名副教授,即使在各種會議中碰面了,大約也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北大離子通道最近兩三年的表現,許正平署名的論文頻繁出現在各大期刊,再加上許正平副主任的身份,卻給他加分許多,令許多人都記住了許正平的名字。
許正平出現了,就意味著主持國家項目的是離子通道實驗室,同時,意味著項目負責人很可能是楊銳,這令許多人暗自欣喜。
王良才也一下子輕松起來。
如果將國內的生物學項目列個表,那離子通道實驗室進行的,基本都是排在列表前面的了。楊銳支持的項目,更是一流中的一流,這個時候,楊銳的年齡,根本就不在大家的考慮當中了。
諾貝爾獎都拿到了,年輕已然只是優勢了。
最重要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要做的項目,所能獲得的支持,必然是國內頂尖的,弄不好,還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平。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了。
王良才低下頭來,認真的閱讀起了文件。
《卵細胞膜的剝離》——看到文件,王良才的腦海中瞬間就浮現出了無數個畫面。
在中國讀遺傳學的學生,對于這個題目實在不能說是陌生。因為中國遺傳學的元老人物,童第周當年就是靠這個起家的。
對于王良才來說,那就更熟悉了。
童老當年手把手教實驗的場景,他還歷歷在目呢。
若是說的大一點的話,《卵細胞膜的剝離》幾乎可以看成是中國遺傳學的起跳臺階。
因為童第周當年就是依靠這招起家的,師承相傳,國內主流遺傳學界,尤其是水生遺傳學界,基本是將這種實操項目當做必修課的。做的好的對標高端,做的不好的就等而下之,很自然的模式。
對于沒背景的科研狗來說,實驗操作的水平高,肯定是不吃虧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