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漢城,昌德宮仁政殿,葉亞山不丁不八的站著,他身邊兩個朝鮮內侍,則將一副畫卷緩緩展開。
這是大畫家,最擅長畫人物畫的宮廷畫師徐楊所畫的,大明復興皇帝陛下等身御真像。
“大明再造之國,忠藩臣屬有明朝鮮國,賜享親王禮制朝鮮郡國王李祘,叩拜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德被四海千秋萬壽!”
頭戴翼善冠,身穿紅色袞龍袍的朝鮮國王李祘,正跪地上大禮參拜。
參拜完畢,李祘并未起身而是略微轉向面朝葉亞山,“藩國朝鮮郡國王問大明大皇帝安!”葉亞山則稍微偏了一下身體,雙手一拱。
“圣躬安!”
不過這還沒完,李祘還得跪著,不但他跪著,整個仁政殿中,沒有一個朝鮮人敢站著,除了那兩個拿著葉大皇帝御真像的內侍,因為作為天使的葉亞山,還要宣讀大明皇帝對于李氏朝鮮詔書。
詔書分兩部分,先是贊揚了朝鮮在滿清入主中原的情況下保持了衣冠的完整,對李氏朝鮮歷代郡國王追思大明的行為表示了肯定。
特別是對建立大報社的朝鮮肅宗大王李焞和在大報社中設立明太祖、崇禎祭祀神位的英宗大王李昑,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其中李焞因為設立大報社,搞尊周思明,而被清朝賜了個僖順的謚號,葉開特意讓人重新擬定忠肅這個新謚號,并且允許李焞和李昑兩人在朝鮮史書上特許記載為親王。
這李昑就是現在李祘的爺爺,而且他爹思悼世子,是被他爺爺李昑釘在米缸里面活活餓死的,他是直接以世孫的身份接得爺爺的班。
李焞則是李祘的曾祖父,是以葉亞山宣讀完這一段后,李祘又開始叩首謝恩。
夸獎完畢,這后面的話,就不那么好聽了,葉亞山臉色一冷。
“大皇帝自崇禎一百六十九年起就于廣州承天府興復大明,為何未見朝鮮國遣使?
就算相距萬里路途遙遠,那么復興元年大明收復南京應天府后,為何也未有朝鮮使者到?
及至復興二年大明收復北京順天府驅逐韃虜,偽清宣統帝束手之后仍然未有?
直到復興三年,才派區區左參贊前來恭賀?”
地上跪著的李祘真是有口難辯??!為什么朝鮮反應這么遲緩?完全是因為黨爭??!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