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白清兒倒是知道。
聽到林道詢問,就開口道:“和氏璽已經不在慈航靜齋。據圣教內得到的消息,那和氏璽已經由四大神僧親自護送,現在已經放在了城外的凈念禪院之中?!?br/>
聽到白清兒的回答,林道心中默默的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br/>
這時,林道已經無比確信,自己先前感受到的能量波動,就是和氏璽散發出來的。
此時,林道也不由得想起和氏璽的傳。
據史冊記載,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只美麗的鳳凰于一塊青石上。
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于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
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今趟則再拾斬下右足。
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宮里,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壁。
而林道去年與宋缺起和氏璽時,宋缺則告知林道,和氏璽中存有大秘。
而通過史書
上的故事,也能夠看出和氏璧的不凡之處。
畢竟,若真只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匠不可能不曉得,致誤以為是普通石頭,且自古以來荊山地區從未發現過玉石,可知和氏璧實乃不同于一般玉石的另一種瑰寶,亦正因這種奇寶當時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
這還不算什么,當和氏璧后來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于,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想要經由玉石匠鐫刻璧上,卻足足花費了兩年時間,才將其雕琢出來。
于是,自秦之后,和氏璧遂成了和氏璽。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壁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國璽’,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
后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后索璧,給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真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的雅名。
但,這也第一次顯現出和氏璽的異常之處。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