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雙眼睛在盯著自己,劉辯只能逼良為盜。
竊鉤者賊,竊國者侯,竊詩者是什么?
劉辯不知道,但卻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剽竊一首詩歌,為自己披上一件才高八斗的外衣。
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名聲,引得天下文人墨客折服,還可以名垂青史,贏得“上馬能橫槊,下馬能賦詩”的美名,至少不能在千年之后讓某人譏笑自己“略輸文采,稍遜”。
身為擁有召喚技能的穿越者,又有名正言順的皇帝身份,寡人必須成為名垂千古的一代明君,文治武功,樣樣精通。既不能輸了文采,更不會稍遜風/騷!
盜亦有道,竊鉤不能隨便竊,那樣會被抓;竊國更不能隨便竊,弄不好會成為階下囚。這還不打緊,要是弄個誅滅九族,滿門抄斬,那就悲劇了。
同樣的道理,詩歌詞賦也不能隨便剽竊,稍有不慎,不但不能名揚四海,反而會弄巧成拙,留下笑柄。唐宋元明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拿到這個年代,不見到就會震古爍今,甚至會被當做下乘之作。
所以,竊詩也是講究技巧的,誰若是覺得拿著一首“窗前明月光,地上鞋兩雙”,或者“黃河之水天上來”就能招搖撞騙,沽名釣譽,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個年代的主旋律以短賦為主,就像曹操“短歌行觀滄?!边@樣的體,辭藻華麗,短小精悍。大氣磅礴,這樣的作品才能讓世人折服驚嘆!
但這種震撼性的作品若沒有環境陪襯。無疑會大大的降低詞賦的格調。所以劉辯暫時不打算剽竊曹操的神作,而是準備盜一首應景的七言詩歌。
“不盜父親的就盜兒子的。反正便宜不出外,不是不盜時候未到!”
劉辯裝作沒看見劉伯溫的到來,依然雙目微閉,背負雙手在書房的窗前來回踱步。
在這個年代,除了短賦之外七言詩歌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形式,并且為不少文人騷客所喜愛,在民間傳唱甚廣。既然老曹的短賦不合情景,劉辯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目標瞄準了小曹。
打定主意。劉辯在腹中反復背誦了幾遍,直到溫習的滾瓜爛熟于胸之后,這才裝模作樣的清了清嗓子,高聲朗誦了起來,并以豐富生動的表情進行著配合。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舊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