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肯定此事并非趙云告密,否則他就不會憤然出走。這樣的話自己將來還有希望把趙云收歸麾下。其次,既然趙云不在了,這件事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兄長啊。你我當年師從恩師盧植,三年同窗,情同手足。多蒙兄長提攜,備一直銘記在心。日夜不敢有忘!”
劉備說著話眼角已經見淚,從袖子了里掏出手絹擦拭了幾下。紅著眼睛哽咽道,“兄長如此待備,愚弟豈能做出挖兄長墻角之事?備適才的確邀子龍到了營帳一敘,但絕非蠱惑趙云改換門庭到備的麾下效力。劉備只是一介縣令,何德何能讓子龍棄了兄長,甚至是弘農王,而為我這一介縣令奔波賣命?愚弟就算愚鈍,也不會這般沒有自知之明!”
聽了劉備的話,公孫瓚臉色微微好轉。想想劉備說的也有些道理,趙云憑什么放著自己這個實力雄厚的北平太守不跟,放著即將登基稱帝的弘農王不跟,而選擇劉備這個微不足道的縣令?
“那你深夜召喚趙云到帳內密探,卻為何事?”
劉備嘆息一聲,拭了一下眼角:“此事的確是愚弟有私心。白天弘農王向兄長提出用趙云交換幽州刺史,備心中激動不已。想來倘若兄長能成為一州刺史,至少要提攜愚弟做一郡之守吧?只是見趙云心中惆悵,唯恐他拒絕了這樁兩全其美的好事,故此想要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趙云欣然接受,所以約子龍到帳內一聚。何曾蠱惑趙云,改換門庭?”
聽了劉備的話,公孫瓚心頭的怒氣差不多全部煙消云散了,再次求證道:“你所言當真?沒有騙兄長?”
劉備一撩長袍,跪倒在公孫瓚面前:“備所言句句是真,一片赤心發自肺腑,不料為兄長誤會,以至逼走子龍,備之錯也!兄長手中有劍,若是還有懷疑,請斬下劉備頭顱,絕無怨言!”
劉備一邊跪在公孫瓚面前,一邊扭頭對身后的關羽、張飛道:“此乃我與兄長之事,與爾等無關!”
“玄德請起,看來是愚兄錯怪你了!”
在劉備的眼淚攻勢之下,公孫瓚終于被感化,起身把劉備扶了起來,面上一片慚愧之色。
劉備悵然嘆道:“備蒙冤受屈不值一提,倒是逼的子龍遠走,破壞了兄長交易幽州刺史的計劃,實在讓人惋惜?!?br/>
“愚兄手下勇士數百,豈是只有趙云一人?改天我讓弘農王自己過來挑選幾個替代趙云便是!”公孫瓚回到帥案后面跪坐了,不以為然的說道。
聽了公孫瓚的話,劉備心中替趙云暗暗惋惜:趙云跟了你算是明珠暗投了,就你手下的其他勇士,只怕全部綁一塊也及不上趙子龍,真是沒有識人之明!世上常有千里馬,而伯樂卻不常見。而且,人家弘農王點名要的趙云,你拿其他勇士代替,劉辯會答應么?若是劉辯真的同意的話,也只能說明他也是個沒眼光的家伙!
一直站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公孫續拱了供手,插話道:“劉使君說的慷慨,然而續有一事不明,既然你勸子龍接受這樁交易,為何惹得整個大營一片流言蜚語?”
劉備不以為然的道:“此事必是與兄長有嫌隙之人的離間之計,以備來看,此事十有八九是袁紹用的詭計!”
公孫瓚恍然頓悟,拍案道:“玄德一言驚醒夢中人,愚兄中計也,此事必是袁紹的離間之計,中傷你我兄弟之情!”
說著話憤憤的站起身來,拔劍砍斷桌案一角,怒道:“我公孫瓚此生與袁紹誓不兩立!玄德助我擊敗袁紹,至少當以一郡太守相授,若是瓚將來能為一方霸主,必然以一州之牧授予玄德!”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