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亭坐落在鳳凰山腳下,因此得名。
時常有長著白胡子的老爺爺講故事,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這座山清水秀的大山上有鳳凰落腳,聲音高亢,百里可聞,故此大山得名鳳凰山。
秦朝時期按照戶籍劃分,每十戶為一里,設有里正,就是剛解放前的時候農村小組長。十里為一亭,設有亭長,大抵與村長相當。十亭為一鄉,設有鄉長,但十亭的規模比較大,再加上人口稀疏,轄區面積更大,所以很多鄉的規模是達不到十亭的,以三五亭居多。
到了漢代,十里一亭慢慢演變,變成了十里左右的土地為一亭,一般情況下會囊括七八個村莊,大抵就是一個鄉鎮。這個年代縣城下面有既有鄉也有亭,兩者級別慢慢的平起平坐,由此繁衍出一個新的稱謂鎮。
鳳凰亭地處平原要道,交通便利,南連冀并北通幽燕,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因此使得這片土地富庶繁華,整個鄉亭的常住人口有近千戶,比起一般的縣城還要大一些。每天幾條主要街道上販夫走卒來來往往,店鋪鱗次櫛比,熱鬧非凡。
規模宏大,塢堡連綿的甄家莊就坐落在鳳凰亭的正北方,不時有各地的紈绔公子慕名而來,使得鳳凰亭的客棧飯館生意更加興隆。即便曹操大軍就在西方三十里之外駐扎,鳳凰亭的熱鬧喧囂依然不減,即使華燈初上。依然有販夫走卒在叫賣。
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宇文成都、李元芳、展昭以及率領的二十五名錦衣衛潛伏了長達三個月之久。而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正所謂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
曹操的十五萬大軍就在三十里之外駐扎,甄家莊被曹操的一位族侄曹干率領兩千士卒圍了個水泄不通,每天從早到晚不時有曹軍到鎮上來吃飯喝酒,甚至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窯子里尋歡作樂。
宇文成都與李元芳、展昭等人各自帶了七八個人,分別喬裝成藥材商、私鹽販子、酒商居住在毗鄰的三家小客棧,平日里并不怎么來往。只是偶爾吃飯的時候坐在相鄰的桌子,表面閑聊瞎嘮,暗地里交流情報。情景有點像解放前白色統治區的地下黨接頭,畢竟十五萬曹軍近在咫尺,容不得宇文成都他們疏忽大意。
多年的戎馬生涯下來,每天沐浴在刀光劍影之中,一下子安靜了三個月,這讓宇文成都頗不適應,甚至有點郁悶。但為了天子的顏面。也只能忍著,白天在客棧里睡覺喝茶,與慢慢熟悉了的老板娘下下棋,夜深人靜時到偏僻的樹林里舒展下拳腳,免得荒廢了武藝。
而李元芳和展昭則從容了許多,他們的身份本來就是負責刺探情報。喬裝打扮潛入各地。來到毋極縣也是本職工作,只不過時間久了一些而已。
清晨過后,西方就塵土大起,腳步聲震天動地,人喊馬嘶之聲響徹云霄,旌旗招展向南而去。
這讓宇文成都喜出望外,也不顧別人會不會生疑,直奔李元芳居住的客棧:“李統領,西面塵土大起,好像是曹操撤兵了。今天傍晚或者明日清晨咱們就帶著甄姑娘回金陵吧?這里雖然山清水秀??淳昧艘彩悄佄??!?br/>
讓宇文成都、李元芳等人不敢輕舉妄動的并非圍著甄家莊的兩千曹兵,這些來去飄忽的家伙還沒把區區兩千曹軍放在眼里,擔心的是驚動了曹操大軍之后怎么撤離?
“文將軍莫急,我親自去查看一番!”于是假扮成鹽販子的李元芳以下鄉討債為名,帶著幾個隨從慢悠悠的向曹軍大營摸去。
傍晚時分才悻悻返回,對宇文成都道:“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不知文將軍要聽哪個?”
“我看李兄也是閑出鳥來了,竟然和我扯這閑篇?”宇文成都搖頭苦笑,自己只想早點回軍營建功立業,不想再在這里繼續泡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客棧老板娘。
李元芳聳聳肩:“好消息是曹軍撤了,壞消息是曹軍撤了十萬,還有五萬留守。我躲在遠處估摸著數了半天,基本準確無誤。”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