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欺少算什么英雄好漢?”
就在賈復恨怒交加之際,曹文詔率領三千虎豹騎席卷而來。n∈n∈,.
黑黝黝的甲胄在晨曦照耀之下發出極具震撼力的色彩,利用寬闊的地勢展開陣型,每兩百騎一列,共分成十五行,潮水般向前推進,直踩踏的塵土飛揚,大地震顫。
“全軍速撤!”
稍微喘了一口氣的薛仁貴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來,翻身跨上戰馬,扯著嗓子大吼一聲。
重甲騎的戰斗力究竟有多強大,用輕騎兵正面硬撼重甲騎,在多少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才有獲勝的機會?身為高級武將,心中都有個大致的概念,薛仁貴自然明白憑尉遲恭率領的五千輕騎兵如果硬抗曹魏虎豹騎,最終可能會輸的很慘,所以必須采用“放風箏”的戰術,才有獲勝的機會。
有兵家做出過具體的分析,認為當輕騎兵遇見重騎兵,只有比例超過三比一的時候,才有獲勝的機會。也就是說面對著曹文詔率領的三千虎豹騎,只有漢軍騎兵超過九千的時候才有獲勝的希望。而尉遲恭率領的騎兵看起來只有五六千的樣子,顯然沒有太大的勝算,所以暫避虎豹騎的鋒芒才是明智之舉。
而如果以步兵迎戰重甲騎,至少擁有不低于六比一的兵力優勢,才有獲勝的機會。如果以步兵迎戰輕騎兵,至少擁有三比一的優勢,才有希望獲勝。
當然,如果統兵主將擁有超出對手一籌的能力,合理的利用天時地利,或者統率的隊伍有著與眾不同的戰斗力,那就另當別論了。正所謂兵無常形水無常勢,任何兵書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隨機應變才是王道。
而曹魏的虎豹騎名聞天下,是重騎兵中的精銳,因此東漢的兵部曾經多次研究過對付虎豹騎的戰略,用輕騎兵“放風箏”就是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策略。而放風箏這個名詞也是由劉辯提出的,基本的戰略就是打完就跑,利用輕騎兵的機動優勢來拖垮重騎兵。
“撤!”
看到曹軍虎豹騎甲胄鮮明,陣型整齊,尉遲恭不敢大意,雙鞭一揮,喝令騎兵向南撤退。
“哪里走?”
連續吃癟的賈復豈肯善罷甘休,將手中一丈七尺的銀月盤龍戟揮舞的寒光閃爍,死死的纏住張三豐,等待虎豹騎前來合圍。只要陷進重甲騎的包圍之中,就算這牛鼻子道士再怎么身輕如燕,四兩拔千斤,也不過是螳臂當車。
看到張三豐被賈復糾纏,薛仁貴在遠處彎弓搭箭,拉得弓弦如圓月,奔著賈復連射數箭。由于距離太遠,到了賈復面前的時候已經成了強弩之末,速度大為減緩,俱都被賈復揮戟撥落,張三豐趁機展動身形,擺脫了賈復的糾纏,尾隨著漢軍騎兵一起向南撤退。
看到漢軍騎兵不戰而退,曹文詔與賈復率領著虎豹騎緊追不舍:“漢軍休走,有本事的留下來一決勝負!”
在薛仁貴的指揮下,漢軍騎兵并不理會曹軍虎豹騎的叫囂,一邊列隊向南,一邊在馬上彎弓搭箭轉身朝追趕的虎豹騎放箭。
紛飛的箭雨傾灑在虎豹騎頭頂,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雖然因為有甲胄包裹,傷亡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總有幾個倒霉鬼被傷到要害跌下馬來,旋即被潮水般的鐵蹄踏為齏粉。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