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侍衛領著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者進來,他上前跪下行禮,“小民班德,拜見漢王殿下!”
賈詡在一旁介紹道:“這位班德老人原來也是烏桓部落的一名酋長,幾年前他的部落部轉為農耕,在雕陰縣一帶生活,因不堪匈奴人的沉重賦稅,他便率領族人遷入關中,被安置在安定縣一帶,他對洛水的情況非常熟悉?!?br/>
劉璟點點頭,上前扶起他笑道:“對于轉為農耕的牧民我一向是非常歡迎,不用多禮,請起!”
班德顯得很激動,他又自告奮勇道:“我和烏桓大酋長魯昔很熟悉,小民愿意替殿下去勸說酋長歸降漢國?!?br/>
“這件事倒不用著急,不過我想知道,們在轉為農耕后,還是維持從前游牧部落的生活方式嗎?”
這是劉璟最感興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他接觸不少游牧民族轉為農耕民族,但無一例外都是被官府強行安置,對于這種自愿轉為農耕的游牧民族,劉璟還是第一次遇到,對他們目前的生活充滿了好奇。
班德苦笑一聲說:“農耕和游牧是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光是定居和移居那么簡單,才一年的時間,變化很大,關鍵是家家戶戶對自身的利益愈加看重,尤其是年輕人,都不愿再拿出財物奉養部落長老,年輕人還大多改了漢姓,學習說漢語,我這個酋長其實也已名存實亡,現在我只是一個族長,只能管束到我的兄弟子侄?!?br/>
劉璟點了點頭,這和他的想法基本吻合,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和文化都必然會改變,漢化不可避免,適應游牧生活的部落制度會自然解體消亡,尤其年輕人更愿意接受漢文化洗禮,不過他也沒有想到,才一年的時間,變化就這么大,但轉念又一想,他們已經轉為農耕好幾年了,應該早就有了變化。
這時,賈詡又提醒劉璟道:“殿下不想問問洛水的情況嗎?”
一句話提醒了劉璟,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烏桓騎兵會不會沿洛水河谷殺向關中,他便問道:“魯昔已經集結兵力,老丈認為他會沿洛水南下,進入關中嗎?”
班德低頭想了想道:“魯昔有沒有攻打關中的想法我不知道,不過現在是六月,正是洛水的漲水期,河床已被淹沒,尤其白馬峽一段約三十里路程,水流湍急,兩邊是峭壁斷崖,高山阻隔,根本無路可行,除非他們乘羊皮筏子南下,否則他們只能等到冬天?!?br/>
“冬天可以步行南下?”劉璟又追問道。
“冬天洛水結冰,當然可以從冰面上南下,其實在入秋以后,河水漸漸枯小,已可以沿著河床南下,但有十幾里還是需要乘羊皮筏子。”
劉璟負手來回踱步,聽這位老人的意思,只是因為白馬峽一段水流湍急而無法南下,但如果烏桓人使用大型皮筏子,就可以載人馬進入關中,還是有一定威脅。
這時,班德又小心翼翼道:“殿下,小民并不認為烏桓人會進兵關中?!?br/>
“為何?”劉璟看了他一眼問道。
“因為烏桓人沒有進兵關中的野心,從來沒有過先例,幾百年來,烏桓人都生活在匈奴的陰影之下,為生存而掙扎,從未想過要進軍中原?!?br/>
劉璟當然相信烏桓人沒有這種野心,但如果是在匈奴人的威逼之下,就難說了,他也不說破,便點點頭笑道:“多謝老丈解惑,我會盡力幫助烏桓人擺脫匈奴人的控制,希望老丈暫住幾日,或許我還有用老丈之處?!?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