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緩緩道:“我在想為什么匈奴軍主力屯兵雕陰縣,遲遲不肯南下?如果五萬大軍直接南下洛川道,一座小小的宜云堡是阻擋不了匈奴大軍的鐵蹄,他們在等什么?”
一句話提醒了劉璟,他猛然想起在老爺嶺和守將的談話,便快步走到地圖前,凝視地圖良久,劉璟指著雕陰縣西南方向的雕令關道:“難道匈奴人的五千先鋒只是一個幌子,他們真正目的是要進攻直道,然后從直道大舉南下?!?br/>
賈詡點了點頭,“我也懷疑這一點,雖然直道上關隘眾多,但直道和洛川道之間有不少通道,匈奴人完可以從洛川道繞到直道關隘的后方,這樣一來,直道上的關隘也就形同虛設了?!?br/>
“那為什么從前沒有這種先例?”
法正在一旁疑惑地問道:“史記中有記載,漢文帝三年,匈奴右賢王入據河南地,攻掠上郡,卻未能沿洛川道繼續南下,據說是因為漢文帝同時派丞相灌嬰率軍由直道行進,抗擊匈奴,匈奴右賢王很快撤出了河南地,確保了關中的安,但我就不明白,既然有小道相通,匈奴為何沒有從洛川道插入直道?”
賈詡笑著解釋道:“小道雖有,但子午嶺溝壑縱橫,岔道極多,若沒有出色的向導,很難找到這些小道,而且這些通道大多是光武帝后修建,所以漢文帝時代匈奴沒有西入直道也正常,如今匈奴占領關內多年,對子午嶺的地形了如指掌,如果說匈奴出一支奇兵,直插雕令關身后,便可輕而易舉奪取雕令關?!?br/>
“可雕令關至今為何沒有動靜?”法正又接著問道,他還是有點不太相信匈奴人會走直道。
“他們在等!”
賈詡冷笑道:“用五千軍隊攻打宜云堡,將我們的主力吸引到洛川,匈奴人隨即奪取雕令關,大舉南下,只要雕令關丟失,后面的幾道關隘都很難守住,如果我們趕去援助直道,恐怕另一支匈奴大軍又會對洛川道大舉進攻,這就叫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匈奴軍隊中有人才??!”
這時,旁邊魏延道:“我從戰俘口中得知,劉去卑有一個漢人幕僚,叫做李令,非常厲害,這次匈奴大軍南下據說就是劉去卑為主力,卑職懷疑,就是這個李令在后面出謀劃策。”
“原來是他!”賈詡微微有些驚訝。
“軍師知道此人?”劉璟問道。
賈詡微微嘆口氣,“此人是李儒之侄,董卓掌權時,此人常來向我請教兵法,我當時發現他確實有幾分本事,便向董卓推薦他,但很快董卓被王允和呂布所殺,李儒逃走,這個李令也不知下落,沒想到居然投奔了匈奴人?!?br/>
劉璟重重哼了一聲,“甘為異族鷹犬,就算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民族敗類。”
說到這,劉璟回頭對魏延道:“這個李令必然也隨軍南下,可派出幾名精明能干的斥候,伺機刺殺此人。”
“卑職遵令!”
劉璟又對法正道:“劉虎的三萬援軍太少,還是令他支援洛川道,可立刻發鴿信到長安,命吳懿再率兩萬軍趕往三原直道,另外令嚴顏先派五千軍增援平胡關,無論如何不能讓匈奴人突破直道防線?!?br/>
法正點點頭,立刻去傳軍令去了,這時,賈詡又淡淡笑道:“殿下,如果匈奴大軍真的南下,就索性多讓匈奴人嘗點甜頭,另外,可以讓子龍率漢軍出蕭關了,這不就是匈奴人夢寐以求的主力對決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