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仗劍江湖最新章節!
在西北之極的位置,有一座山,一年到頭皆是覆雪,無人知曉姓名,也無人知曉這個地方,方圓千里渺無人煙,而今就在這古怪的山腹地方,有二人在一方草亭里對坐,一人白衫如雪,腰間掛著兩串銀鈴,神色淡然,另外一人則是淡白道袍,背著半截斷劍,閉眼養神。
寧西居側著身子看天色,直到天邊稍紫,這才轉過頭恭賀說道:“恭喜。”
呂清睜開眼,睨了一眼寧西居,輕聲說道:“這份機緣原本是的吧。”
寧西居不容置否,輕輕搖頭說道:“機緣機緣,抓住了就是的,抓不住,那自然什么都不是。”
呂清輕嗯了一聲,這話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他都算過去了,也不會深究,而是詢問說道:“當真要等她?”
寧西居聽得出呂清的言下之意,一笑而過,現在想來,最初的時候還是不堅持的好,說不定等個二十年,還真能找到她,而今說什么都晚了,三魂游離,七魄散位,活生生的孤魂野鬼,而這一切的局面,說到底都是當年的一念之差,他難辭其咎,又如何安心潛修,伸手摸了下腰間銀鈴,清冷異常,還有些粘手,他卻舍不得松開,輕聲說道:“古人說的好啊,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啊?!?br/>
呂清也知道面前人后悔的不是屠城一事,微微閉目,不知道想起了誰,他知道自己不是李閑秋的庇佑之人,桃花觀也不是庇佑之所,只不過知曉此事的人寥寥無幾,在世人,或者是其他人眼里,李閑秋的死,跟他下山北上有著磨滅不了的干系,至少在徐江南眼里就是這樣,不然他身在涼山之時,為何陳錚不來,不就是怕和桃花觀鬧僵,他若是在桃花觀,陳錚想要李閑秋的命,難免要過他這一關,在早之前不知曉李閑秋和陳錚的交易,因為沈涔的原因,他的的確確有著想庇佑李閑秋的意思,不然西蜀道那里,就不僅僅去過去收尸,不過在李閑秋在一次半夜跟他說了此事之后,他點了點頭,要是李閑秋不想死,這事也就不會跟他提,而沈涔那里,他沒去問,幾千年前的緣分,這一世碰見怕也用到了盡頭,就不去叨擾了,不過沈涔倒是來找過他,說過李閑秋的事,他沒點頭,卻也沒有搖頭,直到她就要下跪的時候,這才說了句住下吧,知道她對此并不清楚,此次下山,對于結果早有預料,就算李閑秋將陳錚一事告之沈涔,他一樣沒有臉面再回去,沈涔不怪,和他言而無信是兩碼事,尤其是她,幾千年前就已經負了一次。
寧西居耳鬢發絲輕拂,吐氣說道:“以前想著替她改命,到現在才發現其實這一切就是命。沒有一個人能走脫的掉。”
呂清沒有回應這個,單刀直入問道:“那接下來會去哪?”
寧西居輕輕一笑,“事不過三,我這里也就不過二了吧,殺的那些人已經夠了,再多,到時候她就該躲我了,至于去哪,還沒想好,早年因為她去過很多地方,可惜都沒仔細看,如今時日不長,也就多看看吧。
以前覺得把江湖的角落都走上一遍,應該能找她,誰想到我無聊到連洛陽有多少棵樹,多少座王府公邸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卻還是沒有找到她,如今念頭沒了,是該好好看看江湖了,畢竟她念了那么多年的東西,如果有幸還能跟她說幾句話,不至于再沒說辭?!?br/>
呂清嗯了一聲,想了想說道:“不報仇了?”
寧西居原本文雅的臉上顯現過一抹兇色,緊接著又是回歸平淡,伸了個懶腰說道:“我不去了,免得臟了手,找了個還算靠譜的后輩小子,希望別看走眼。”寧西居抬頭看了一眼呂清,一點也沒有當初君臣相見的感覺,似乎是覺察到了面前人跟當年的秦王還是有些許區別,反而像是舊友,緊接著又是說道:“徐江南?似乎是叫這個名字?過來的這些日子倒是聽了不少關于他的事情,在西夏鬧的挺大。”
呂清嗯了一聲,點了點頭說道:“雖說如今天下局勢不如當初復雜,但他爹才能不在當年張相之下,不過英年早逝,卻又在臨死的時候布了個大局,用他做子,把天下人給算了進去,這些年來我也只是懷疑其中有貓膩,要不是一位姓李的臨死之時和盤托出,除非見到結果,否則我也下不來這個結論?!?br/>
寧西居笑著說道:“究此一事,他便不如張相公,張相可是在陵陽逍遙自在了三十年,傳聞臨終之時,五世同堂,整個中堂密密麻麻跪滿了兒孫輩,人間圓滿,莫過于此了吧。”
呂清搖了搖頭,望著遠山白雪輕笑說道:“張陵和徐暄二人還是有區別的,早年的大秦,可是溫補了幾世,到我這里來的時候已經有了鋒銳之勢,再者關中在手,怎么也有問鼎中原的資本和氣象,就差一名棋手,二十年前的西夏,千乘之國,可也僅僅是千乘之國,差的就不是棋手這么簡單,可若覺得奪天下僅憑兵馬那就大錯特錯了,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應該懂,西夏有兵,手無錢糧,國庫空的,這再多的兵不也是空中樓閣?如果不是徐暄帶兵南下這一劑猛藥,西夏能走這么遠?
張陵不一樣,能把整個中原當做魚兒來釣的也就只有他了,自封寒江居士,當初我讓人帶了金銀珠寶去三請五請的,他卻不為所動,我在那會當真以為遇見了個清高隱士,后來還是爹提醒了我,天下之物,皆是有價,至于無價之寶的說法,無非是待價而沽,等一個能出得起價錢的買家。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