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時年只有二十歲的溫去塵帶著就要過門的媳婦在城里準備結婚的新房,而他年僅八歲的弟弟溫余因為城里教學條件好,也跟著一起待在了金陵城。
同年七月,七七事變突然爆發,大規模的戰火點燃了這個沉睡的國度。
彼時,很多人都以為戰爭距離金陵還很遠,且金陵城牢不可破,人們一邊自危著倭寇的殘暴,一邊又自我安慰硝煙不會飄蕩在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城市之中,他們相信眼前短暫的安寧就是永恒,沒有人想過這里會淪為地獄。
然而沒兩個月,倭寇的飛機接連在金陵上空轟炸,硝煙四起,轟隆的飛機聲音和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成為了整個金陵的噩夢。
年底的時候,溫去塵去金陵城外的丈人家看未過門的媳婦兒,午飯還沒吃就聽聞金陵城門忽然緊閉。想起弟弟還在城里的學堂上課,他安排好了丈人一家躲好之后就一個人混進了金陵城。
那是一個慘無人道的時代,在那個戰火和哀嚎日夜不斷的時代,淪陷的金陵城宛如一座人間地獄。當他好不容易找到了躲在醫院的弟弟之后,金陵城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長達六周的屠殺讓整個金陵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盁o為而治”在哀鴻遍野的慘叫聲中變成了蒼白無力,溫去塵安頓好了溫余,也加入了抗戰的隊伍,和一些能人異士一起保衛起這座破敗的金陵城。
當溫去塵終于從金陵城出來的時候,老丈人一家藏身的山都燒禿了,村子也已經變成了一片焦黑的廢墟,溫去塵親手安葬了那些已經看不出人形的遺骸,獨留下媳婦兒的的骨灰帶回了淳溪溫家,想讓她入溫家族譜,葬進溫家祖墳。
可溫家不同意。
溫家高堂不同意,族親更不同意。不要說沒進門,就是進了門的女人,如果不生下傳宗接代的兒子,即便進門十年、三十年,甚至老死在溫家,也是不能上族譜的。況且,人人都知道倭寇所到之處除了燒殺搶掠外,還有奸□□女,即便他的媳婦兒已經成了一抔骨灰,誰又能知道她身前經歷了什么?溫家又怎么能讓這樣一個女人上族譜,入祖墳?
哪怕他跪在祠堂門口三天三夜,溫家也沒有讓他帶著骨灰踏進祠堂半步。
那時候溫去塵還不叫溫去塵,而是叫溫寶,字知禮——三天后,溫去塵自請從族譜上除名,從此舍棄了“寶”字,改名為溫去塵。
并且立誓終生不娶。
這個溫姓,嚴格上來說也是繼承他師父的姓,而并不是溫寶的溫。
但血親怎么能斷的干凈,溫去塵再硬的心腸,在年僅八歲的弟弟面前總是狠不下來心—即使當初是為了救他才顧不上媳婦兒,但這畢竟是他花了巨大代價換回來的命,即便溫去塵不愿見他,依然不改他是自己親弟弟的事實。
因為溫余一直對大哥抱有愧疚,覺得是他害了大哥斷了香火,所以成年后結婚,一直很想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溫去塵。
解放后,溫余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在溫余的期盼下妻子順利地生了一個男孩。溫余迫不及待地想把兒子過繼給溫去塵,但妻子卻怎么都不愿意,那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怎么就要過繼給別人?!哭過、鬧過,最后妻子月子還沒出就求到了溫去塵那里,求他放過她的兒子,溫去塵這才知道溫余原來一直有這樣的打算。
溫去塵堅定地拒絕了他們,表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過繼他們的孩子,后來實在不想看到他們,就直接鎖了大門,天南地北地云游。那個時候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他也想出一份自己的力,倒也不算躲他們。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