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最重要的通道星星峽。
在唐軍主力清繳西域的時候,張士貴與尉遲恭、張公瑾合兵一處,四萬大軍在飛艇及部分炮兵的配合下開始進攻星星峽。
星星峽是吐蕃西北方進入西域和吐谷渾最重要的通道,很受吐蕃高層的重視,在星星峽中最險峻的幾處山口駐扎了兩萬大軍,還修筑了由五個堡壘組成的堅固防御體系,可謂是把這處要道打造成了銅墻鐵壁。
之前慕容有書不了解情況,覺得身后有唐軍撐腰就貿然帶兵沖如星星峽的外圍山口,結果被吐蕃守軍居高臨下的給打了個灰頭土臉,張士貴立刻放棄拿下星星峽的計劃,轉而執行阻擊西域吐蕃軍的后備計劃。
張士貴部在星星峽外一等就是兩個多月的時間,直到收到西域之戰正面戰斗已經結束的消息才再次調整部署,準備與前來支援的尉遲恭部回合,然后一舉拿下星星峽這個戰略要地。
李元喆要唐軍攻下星星峽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解除吐蕃軍隊對吐谷渾和西域的威脅,手里攥著星星峽這條要道多的吐蕃隨時可以派兵從這里威脅大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況且大唐又不是沒有能力打下這里,自然是不可能允許這個威脅一直懸在大唐頭上。
二是在高原上打下一塊地盤,不需要太大,足夠大唐在這里訓練一只高原山地部隊就可以。雖說大唐現在沒有滅掉吐蕃的想法,但是準備還是要做的,提前訓練出一直專業的高原部隊到時能有大用。
張士貴和趕來支援的尉遲恭和張公瑾兩人都清楚星星峽的重要性,自然是不敢怠慢,指定好進攻方案之后便立刻行動起來。
有了飛艇和炮兵的火力支援,星星峽中堅固的堡壘便不再是牢不可破的防線,在步兵炮的抵近射擊下,對冷兵器部隊來說無法攻破的石墻比普通人家的院墻也強不了多少。
這些吐蕃人修筑的堡壘使用的都是石頭混合泥土、牛糞一層層堆積起來的,可以抵擋住大型拋石機的攻擊,不過在七十毫米鋼芯穿甲彈面前也就是能多堅持一會兒而已。
十幾門火炮照著堡壘的一個地方射擊,兩三輪便能轟塌一段石墻,接著再換高爆彈轟擊堡壘城墻上的吐蕃守軍,掩護己方士兵進攻。
唐軍和吐谷渾士兵雖然都是騎兵,但是憑借著遠勝于吐蕃守軍的武器裝備,打步戰依然是完虐對手。
唐軍依舊保持著能不貼身肉搏的就不貼身肉搏的理念,上千就是弓弩射擊。
唐軍士兵才用了三人小組的攻擊方式,三個小組為一隊,相互掩護、交替放箭,作戰場面安靜且壓抑,唯一能顯示出巷戰殘酷的是那些插滿弩箭的吐蕃士兵的尸體。
攻如堡壘內部建筑的時候,對于躲在建筑中的敵人,唐軍沒有直接攻進去,而是用手榴彈挨個清理。
手榴彈生產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作戰效能很高。
嘿*藥威力堪憂,不過可以加大裝藥,唐軍騎兵中也裝備了不少,比不上近衛軍和神機軍人手五顆的豪橫,但也足夠用來清理堡壘里的敵人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