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試才
說來也真是不巧,李治偏偏趕著月末這時來的這云來小館,這個時候正是缺話題時期,雖然人不少,但是卻沒有往常那種激烈爭辯的氛圍,李治打眼掃看了一番之后,不免有些掃興。
高陽公主對于李治的突然到來,也是又驚又喜,見他面色微露不愉,便笑著說道:“陛下就是想著看熱鬧,也該先打聽打聽才是,這會兒正是舊話已結,新題未出之時,難免顯得冷清?!?br/>
李治無奈地端起了房遺愛推到他跟前的酒杯,目光卻隨著一到云來小館,壓根就沒進雅間的李琮在外面大堂轉悠,待發現李琮一臉興奮地拉著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說個不停的時候,有些好奇地問道:“那人是誰?五郎似乎極看重他……”
李琮這孩子也不知隨了誰的脾氣,眼界高也就算了,偏偏還要再搭上一個“傲”字,尋??床簧涎鄣娜耍麎焊B搭理都懶得搭理,便是有那種必需要應酬的,他那一臉的不中意就是再蠢笨的人都看得出來,為此也沒少得罪人,可是這孩子任一圈兒人怎么教導,這毛病卻始終就沒改過來。后來李治也有些泄氣了,又轉念一想,好歹自家兒子對于有才干的人還是極為禮遇的,那么看不上那些庸才又算得了什么大事?等日后年紀大些了,這性子自然能改過來……于是在這般自我安慰之下,包括房玄齡在內的一干人等,也算是默認了李琮保留了這個毛病下來。這會兒只看著李琮對那青年的熱切態度,李治便升起了幾分探察之心。
高陽公主與房遺愛也是陪著李琮在這里混了多少天了,這來來往往與李琮接觸過的人,讓李琮感興趣或是看不上眼的,他們也都是在私下里過濾過一遍的,這會兒一見李治問起,房遺愛只是轉頭隨意看了一眼,便撇著嘴說道:“不過是個落第書生罷了,真不知殿下看中他些什么……這人姓駱,據說少有才名,是什么江南神童,齊魯才子的,父祖也做過地方小吏,駱家先輩也是大家世族,只是如今已經敗落了……這駱賓王也曾參加過科舉,不過卻是落第回鄉,那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了,這次重來,想必還是為著科舉之事……”
房遺愛少年之時沒少挨那些才子大儒的教訓,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房玄齡這位至今一看見他就沒斷過訓斥的父親大人,所以他對這些讀書人實在生不出什么好感,再加上他本身又是以武舉官,排隊站位也跟那些文臣不搭界,自然更犯不著對著這些讀書人客氣什么。這會兒說起這駱賓王,不管從表情,還是用詞、語氣,都透著幾分看不上眼,卻不會影響了李治的興致。
高陽公主抿唇一笑,似嗔似惱地白了房遺愛一眼,貌似對他的態度很是不滿,可實際上不管是房遺愛本人,還是旁觀者李治,都明白這只是高陽公主的習慣性動作,其實她對房遺愛的話還是挺贊同的。于是,她那番更為詳細地介紹駱賓王生平的話,卻是將那份不屑藏在了骨子里,若非是對她知之甚深,怕是李治這個聽眾還真是要細細地琢磨一番,才能把那些骨頭碾碎了挑出來。
身為帝王的敏感,李治對于身邊的人多多少少有些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總是用一種包容的態度縱容著,有缺點的人,用起來才能更放心。
此時被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兩口子這么一介紹,他對這個駱賓王的興趣倒是更大了些,伸手叫過來了一個侍衛,交待了他幾句,便把人派出去探聽李琮在與駱賓王討論些什么問題,居然說得這樣興起,連他這個父皇都顧不上理會了。
那侍衛裝作路過的樣子,從李琮與駱賓王那一桌路過了幾趟,雖然只零星地聽到了幾句話,但是卻也是能抓住重點的。
李治聽了侍衛的回報,說是李琮在與駱賓王討論房玄齡近來發表在《格物論源》上的一篇關于知識與實務結合應用的文章,而且貌似駱賓王的某些觀點很讓李琮嘆服時,他竟是雙眼一亮,與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招呼了一聲,便緩步朝著駱賓王那邊走去。
“五郎——”待走到近處,李治有些無奈地喚了一聲壓根兒就沒發現他過來的李琮,然后目光很隨意地從駱賓王和在坐的其他幾人身上看過去,那種上位者的氣勢頓時惹來駱賓王幾人的一陣側目。
“父……父親”李琮趕緊站了起來,將自己的坐位讓給了李治,然后很鄭重地將駱賓王幾人介紹過了李治之后,才對著駱賓王說道:“這是家父……”
李治自然能聽出李琮說起他時的那份尷尬,知道李琮是在為難不知該如何介紹他,而且很顯然李琮并不愿他亮出真身,畢竟若是讓人知道了李琮皇子的身份之后,再想如常交往卻是不易。他不著痕跡地在李琮后背上安慰似地輕拍了兩下,然后一副坦然之狀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紹,隱晦地表露出了一個皇族宗室的身份,這樣不高不低的位置既能為他一身的貴氣做個遮掩,又不會妨礙李琮與這些人交往,兩相便宜。
果然駱賓王等人并沒有對李治信口謅出來的這個身份有所懷疑,反而都是一臉恍然地認同了他們父子這樣的來歷。這些天來可不止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打探了這些人的來歷,駱賓王等人也沒少猜測李琮的來歷,畢竟這樣年少便有此才識的孩童,走到哪里都會引人注意的,再加上李琮不經意間的言行,更是透出他的出身來歷盡皆不凡,也就更是惹人探究了。
此時已經二十七歲的駱賓王,在經過了上次的科舉落第之事后,對于人情世故已經有了一番深刻的認識,雖然秉性方正是斷難更改的,但是于人情煉達一途卻也是頗有進境,再不復當年的耿介孤高。他這次再入長安,是抱著一定要把握機會一展宏圖的決心而來,而對于大唐官場之中目前仍舊盛行的舉薦之風,雖然仍舊不屑,卻也已經學會了順應世情。
眼看著李治雖然以宗室遠支自居,但是只憑著他們父子那一身的氣度,他和在坐的幾人都自然而然地將李治的那番話當成了自謙之語,而與李琮接觸了這些天,駱賓王認為能養出這樣一個兒子的爹,也絕非凡品,雖然無心攀附,卻也愿意結下一份善緣,于是在與李治交談之時,倒比對著李琮的時候更多了幾分認真。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