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謂言之不預也!這一句話天朝人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聽過了!?貌似上一次說這話還是在1978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當時連孟翔的死鬼老爹都還在上小學呢,而到了他們這一輩,也是查了百度才知道。對于很多國人而言,想要再聽一次這句話,基本可以劃歸到“有生之年”系列了!
“我勒個去!這到底是什么情況?難道是要打仗了嗎?”
最先從震驚中回過神的是龍傲天,本著唯恐天下不亂的熊孩子精神,這貨顯得特來勁,柯南則是將蘿娜攬入懷中,像一個合格的丈夫那樣,下意識想要保護自己的妻子,而已經參加過好幾次戰爭的孟翔表現的更像是一個老兵,冷靜卻不高興。
“嘖!真會挑時候!”
這一切的起因,還要從一個月前的歐洲說起!
人類從海平面開始明顯上漲開始,就筑起高高的堤壩,試圖阻擋海水。但是兩個月過去后,人類的工業產能漸漸的開始跟不上進度,漫長的海岸線和海平面越來越快的升高速度讓人類越發的力不從心,因為堤壩不但要增高,還要加厚,否則將無法支撐海水所帶來的壓力,而每加厚一公分,所需要的鋼筋水泥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人類的“抵抗”漸漸的出現頹勢。
為了避免高破壞性的災難發生,人類開始向大自然妥協,有先見之明的國家都趁著情況還受控制的時候,開始了逐步放水,爭取讓整個淹沒過程平緩而有秩序,人員也可以從容的撤出淹沒區。而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則像韓國那樣被自己“憋”出來的巨浪拍成渣!
侵襲的大海讓整個歐洲激增了超過了1億的難民,其中6000萬無法得到安置,于是歐盟就想把這些累贅強行推給烏克蘭,而烏克蘭所能得到的“獎勵”,僅僅是被允許加入歐盟而已。這跟他們想要加入歐盟的初衷完全不一樣。
而更過分的是,歐盟還以擔心“難民”會在烏克蘭受到當地人侵害為借口,態度強硬的要求烏克蘭允許所謂的“安保部隊”和難民們一起入境,這只總兵力達8萬人的安保部隊由多國組成。所配屬的重型裝備也遠遠超過安保所需,不但有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武裝直升機,甚至還在波蘭境內部署了數個戰斗機大隊,以隨時應對“突發狀況”,這種軍力部署,已經和入侵沒有什么區別了!
事實上歐盟還真就起了吞并了烏克蘭的心!難民也好、安保部隊也罷,都是這些文明國家為干野蠻事兒而找的遮羞布罷了!
災難發生時。人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超級堤壩,但花到國庫見底,最終也沒能守得住繁華的沿海地區,無數享譽海外的國際化大都市,步了亞特蘭蒂斯的后塵,而本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經濟,更是受到了致命一擊,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
城市和工廠被淹沒。帶來了失業與無家可歸,大量得不到安置的難民也成了動搖社會穩定的隱患,而土地的減少。也讓還沒有發生的糧食危機有了那么些要出現的苗頭,于是人滿為患、瀕臨崩潰邊緣的西歐,終于忍不住將目光瞄向了地廣人稀的東歐,以及在那之后的西伯利亞高原。
按理說的話,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8.3的俄羅斯應該是他們最理想的目標才是,但是思來想去,歐盟的這些國家誰都提不起勇氣去打這個正統“蘇聯嫡長子”的主意,再加上現在是“大帝”在執政,那個特工出身的家伙搞不好打起仗來比他們還積極。
本來歐盟也考慮過入侵受災最輕的非洲,但非洲那片雖大。適宜生存的土地卻不多,而且當地又是黑人的天下,想往那邊轉移過剩人口的話,以目前縮水的空運、海運能力,明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東歐貌似已經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了!
戰爭永遠是轉移國內社會矛盾的最快途徑。還能靠著軍工振興經濟,當年德國的元首就是這么干的,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過去一直在“蘇聯入侵”這種假設中扮演受害者的歐盟,竟然會是先動手的一方,這實在是一種諷刺。
好在烏克蘭也不是真的“大有軟”,像歐盟想象中的那么好欺負,清剿切爾諾貝利地區的時候,烏克蘭軍方發現了那個前蘇聯時期的地下前進基地,里面的裝備都是當年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巔峰產物,有一些甚至比烏克蘭國防軍現役的裝備還要好。
其中有6個重型車輛倉庫保存較為完好,里面的裝備因為封存完好,只要稍事調整就能啟用,一個倉庫代表著一個前蘇聯編制的裝甲團,也就是94輛主戰坦克,畢竟當年蘇聯最拿手的就是“裝甲洪流”,別的國家都是給坦克配坦克兵,只有他們蘇聯是反過來給坦克兵配坦克的!
至于那些早期型號的……和ig29,雖然大部分都廢了,但拆一些還能用的零件,用來維修已有戰機還是可以的,這個地下基地可以說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烏克蘭軍隊裝備老化、缺乏的問題。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