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盟軍還在進攻卡塔尼亞防線時,意大利本土的政壇就出現了動搖。3.最快
其誘因就是盟軍輕而易舉的就攻陷了西西里島,如今距離意大利本土只有一步之遙……墨西拿海峽最窄處只有幾公里。
另一個誘因就是意大利軍隊在戰場上糟糕的表現……如果意大利士兵在前線英勇作戰的話,那或許還能激起百姓同仇敵愾與敵一決死戰的悲憤之心。
當然,這里只是用“或許”,因為歐洲國家與亞洲國家完全不一樣,亞洲國家比如日本有可能進行“全民玉碎”的反抗,歐洲國家在認識到無法贏得勝利甚至是贏得勝利的希望很小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很干脆的投降,法國就是一個例子。
而意軍在前線那一個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投降和潰退就更是讓意大利百姓完全對“勝利”失去了信心。
于是很自然的,絕大多數的意大利人都不愿意把這場戰爭毫無意義的繼續下去,與德國斷絕關系而加入盟軍的呼聲在國內空前高漲。
這么一來矛頭就指向了發動這場戰爭并且帶著意大利加入法西斯陣營的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對此不屑一顧,他自以為手里還有兩大利器:一是軍隊,二是法西斯黨黨魁。
他相信只要手里還有軍隊,還有法西斯黨的支持,那么根本就不用擔心百姓的呼聲。
但在這一點上,墨索里尼又一次大錯特錯了。
由此也可知墨索里尼實在沒有一名政客的智慧,從墻倒眾人推的情況下,政黨是絕不可能為了墨索里尼一個人的利益而押上整個政黨的未來的,同樣軍隊也是。
簡單的說,在墨索里尼還對自己的政權信心滿滿的時候,軍隊和政黨都在秘密協商著是不是要把墨索里尼抓起來。
把墨索里尼抓起來至少有兩點好處:
一是可以讓墨索里尼做替罪羊平息民憤,同時撇清自己的責任。
二是可以掃清與盟軍談判的障礙換取和平。
軍隊和政黨各懷鬼胎,有些人想著第一個好處,有些人想著第二個好處……然后終于在英、美軍進攻卡塔尼亞防線的第二天,他們把這個計劃付諸實施。
可笑的是墨索里尼在被控制時還對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因為逮捕他的人謊稱是有人想刺殺他,所以要對他進行秘密的特殊保護……
而此時法西斯黨的另一個政要巴多格里奧就發表了廣播演說:“盡管在被攻占的省和被摧毀的城市里,人民傷亡慘重,但戰爭還要打下去,意大利要信守諾言。墨索里尼已經辭職了,并任命我,巴多格里奧接替他的職務!”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