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有關于新年辭舊迎新的詩——《元日》。
現在是除夕夜,明天就是所謂的元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年。
往常,我們一說到新年,鞭炮爆竹、燈籠對聯、守歲拜年、以及吃餃子和上墳,這些我們常見的活動映在腦子的影響撲面而來。
但是到了現在,說起過年,我見到的更多的是沒有爆竹噼啪炸響嚇走年獸的氣氛,也沒有凌晨早起走街串巷尋親訪友拜年的熱鬧,有的只是偶爾會來一下的電子鞭炮聲,還因為器材的緣故遠沒有曾經那么震撼。
近年來,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讓本來已經愈來愈薄的年味更是雪上加霜。因為****具有非常廣的傳播途徑以及非常強悍的傳播能力,從去年開始,我國人民為共同度過這次難關,自發的配合當政府工作,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雖說是為了配合群體利益,無可避免的放棄了自身的利益,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如此,我們由傳統文化中繼承的年,因為這次“行動”變得更加單薄了。
想到這些,我不禁有一些想法。
在面臨一些利益的時候,我們所繼承的傳統文化是否能后跨越利益的障礙,繼續存活下來。
很明顯,因為新冠疫情的問題,我們放棄了拜年。因為燒火容易引發火災,我們禁止放火,在除夕上墳的時候放棄了給祖先燒錢的習俗。由于現在城市發展迅速人口密集,放鞭炮會嚴重影響城市的環境,因為禁止放鞭炮。越來也越多的例子體現出了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存面前,我們是否要放棄個人的意志。
答案是顯然的,為了生存,我們可以放棄個人意志。這是社會群體的答案。因為在這個“社會大家庭”里,如果放棄你一個的意志就能夠換取整個社會變得更適合生存,那么,除你以外的人誰會去反對呢?
如果沒有接受過那么多書籍的引導,我恐怕也會這樣吧。但可惜的是,我的所見所聞,告訴我“朝聞道,夕死可矣!”身體可以磨滅,但意志不可放棄。哪怕為我道而殉,我亦不覺可惜。
群體的本意便是為了生存而發展,我無法辯駁。但我作為個體,為我的意志而存,亦無可厚非吧?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https://kpc.lantingge.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