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身在秋天之時,讀這句詩我好想感受到了詩人的胸懷是如此的寬闊。
秋天本來就是萬物凋零的時候,他卻能在這種時節感受到比春天萬物復蘇還要美妙的景色。如果說他不是性情豁達,又如何在這讓人傷感的時節發現如此美妙的景色呢?
我曾經這么以為。
后來啊,經歷了很多事情,在看秋天的景色。驀然覺得詩人是如此的偉大。人在漂泊,身在外。又恰好是萬物沉寂,別離傷感之時,所看到的景象也無不都是這樣的景色。普通人見到這些景色,都要生出悲涼之色,更何況是最容易被觸動感情的詩人呢?
我當時是這么以為。
接著,我發現了一些不對的地方。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雖然未必全部都會經歷,但也會有生來幸運之人。他們沒有經歷過多少苦難,相比較于秋天的悲涼,他們更容易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麗壯闊之景。自然本沒有特意的表達出來哪一種感情,那些所謂的悲涼喜悅,都不過是人擅自強加的罷了。因此,我只感覺詩人是幸運的那一個,所以他才能有這樣的“豪言壯語”。
這時候,我是這么以為。
過年后,春天就要來了。我抱著棉衣棉被我在被窩里,哪怕我身邊的暖氣已經快燒的透紅,我也還是感覺很冷。偶爾跟過來的朋友閑聊兩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能讓人笑得開懷。
不知怎么的,和朋友說起來這些古詩詞古文什么的,這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詩句突然從我腦子里蹦了出來。
也好像魔怔了一樣,我突然就想到,和春天的景色相比,秋天的景色真的更加上乘嗎?看詩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如此之美,可再看春天萬事萬物欣欣向榮,百鳥回春,生靈草木復蘇不論遠觀還是近瞧,絲毫不屬于秋色,這是為什么呢?
我忽然想到,人的感情大概都是差不多相通的。人們會在比賽勝利的時候高興,也會在失敗的時候悲傷,更會在平局的時候咬著牙想要勝利并感到緊張。雖然這些事物本來是沒有感情的,我們看到他們的時候恐怕會有相同的感受。
我和朋友探討這個問題。
朋友說,喜劇的內核大都是悲劇,那么這句話可能也是這樣。
詩人把常人覺得悲涼的景色看到如此美麗,那只能說明他眼中的秋景確實比他眼中的春景美麗。就像美國貧民窟里的小孩到了印度一般城市同樣會覺得很美好一樣。
大概是這樣吧。
這樣只能說明了詩人經歷過更苦難的日子,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吧。
一只小鳥落在窗楞上,清脆的叫了兩聲。大概是南去游玩累了回來了吧。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https://kpc.lantingge.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